在中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与“品质坚守”始终是消费者最关切的议题。2025年2月,中国烹饪协会企业家委员会副主席、淳百味创始人张万和在行业论坛上提出:“若产品不能给父母吃,就不要端给顾客。”这句看似朴素的宣言,不仅成为其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更折射出中国餐饮业从粗放扩张向品质深耕转型的深层逻辑。
张万和的“父母标准”理念,源于他对传统餐饮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2010年创立淳百味时,沙县小吃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却普遍存在经营分散、标准化缺失、食材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面对行业困境,他将“家庭餐桌”的信任关系转化为商业准则:“我们研发每款产品时,团队都要先问自己——这样的食材选择、制作工艺,是否敢让家人天天食用?”
这一理念在淳百味的经典产品迭代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沙县小吃的代表性产品“扁肉”为例,传统肉馅常混入边角料,而淳百味坚持选用100%猪里脊肉制作“里脊扁肉”,并通过两年研发攻克燕皮厚度与耐泡性的技术难题。这种近乎偏执的标准,使得该产品在小吃类目中长期保持30%以上的销售占比,印证了“品质即竞争力”的市场规律。
张万和深知,单一产品的突破难以支撑系统性品质革命。他构建的“品牌+供应链”双轮驱动模式,为标准化与规模化提供了底层支撑。
在沙县建立的自有中央厨房园区,通过FSSC22000国际认证实现食材全流程可追溯,将原料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工业化管控与传统手工工艺的结合,既保留了沙县小吃的烟火气,又规避了作坊式生产的卫生风险。
淳百味的“超级合伙人”模式,通过单店股权合伙与连锁直营管理结合,将品牌与加盟商利益深度绑定。例如,某门店因擅自更换廉价调料被总部稽查发现后,合伙人主动承担全部整改费用,这种“以店为家”的责任意识,使得门店复购率提升至65%,远超传统加盟体系。
张万和的探索为中式快餐转型升级提供了范本。据中国烹饪协会数据,2024年餐饮行业食安投诉同比下降18%,其中连锁品牌投诉率降幅达27%。
然而,行业转型仍需突破深层桎梏。当前餐饮供应链中,中小企业标准化设备渗透率不足40%,冷链覆盖率仅为58%。这要求企业既需坚守品质初心,又要借助技术创新实现效率与安全的平衡。例如,部分品牌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菜品标准化生产,同时利用大数据追踪消费者健康需求,推出低糖、低脂的定制化餐品。
在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觉醒的双重驱动下,餐饮业的竞争正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张万和的“父母标准”理念,本质上是一种对长期主义的坚守:
1. 消费者信任的累积:通过透明化供应链(如食材溯源系统)和品质承诺(如“不满意即退换”),建立与消费者的深度信任。
2. 行业标准的推动:头部企业的实践可倒逼行业规范制定,例如推动区域性小吃品类建立统一的工艺与安全标准。
3. 文化价值的传承:将传统饮食技艺(如沙县小吃的非遗工艺)与现代质量管理结合,既保护文化遗产,又提升产品附加值。
张万和的“父母标准”不仅是一种商业策略,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当餐饮企业将每一份产品视为“给家人的承诺”,行业便不再局限于利润追逐,而是升华为对消费者健康与信任的守护。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言:“餐饮的本质是传递温度,而温度源于对品质的敬畏。”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中国餐饮业的品质革命,或许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中国男子带3名子女离境美国被捕,FBI披露详情:转机时被拦截,面临“国际父母绑架”联邦指控,最高三年监禁
赵露思发长文控诉经纪公司:等到现在没有等来任何沟通,我不干了,晒出重度焦虑和抑郁测评报告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