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发布的数据来看,消费、投资数据有所走弱,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0亿元,同比增长3.7%,环比下降0.14%;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238亿元,同比增长4.8%。投资方面,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63%,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8229亿元,同比增长1.6%;扣除
尽管内需数据偏弱,但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告诉《华夏时报》,消费亮点仍存。其中,以旧换新相关的消费依然保持较高增速,比如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的零售额增长依然超过10%,甚至高达20%。
“虽然7月短期因素扰动较大,但下半年制造业投资、地产投资均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加大服务业与基建投资、稳定消费需求仍非常关键;目前第三批以旧换新资金已在下达,贷款贴息等促进服务消费、服务业投资的政策也在加速落地,后续紧密跟踪增量政策变化。”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从7月份情况看,商品市场销售增速有所回落,7月份社会销售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
“这里面既包括餐饮收入增长的边际下行,也包括商品零售增长的边际下行。”张林表示。
数据显示,7月,社零当月同比3.7%、预期4.9%、前值4.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1.6%、预期2.7%、前值2.8%;投资累计同比-12%、预期-11.5%、前值-11.2%;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4%。
张林表示,从餐饮收入来看,2023年至2024年餐饮收入出现显著好转,期间有大量餐饮企业新进入市场,造成市场较为拥挤,加之外卖平台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今年餐饮企业或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市场出清,在此过程中餐饮收入增长或受到一定影响。
从商品零售来看,虽然以旧换新相关的商品增速依然较高,但是受宏观经济总量供需失衡的影响,居民部门或还是更倾向于在大额耐用品消费方面追求更高性价比,比如7月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5%,前期政策带来了消费前置,第三批补贴资金10月才下达,政策空窗期汽车类零售增长可能会边际放缓。
赵伟也表示,国补资金下达较慢导致“以旧换新”类商品增速回落。其中,家具下降8.1pct至20.6%、家电下降3.7pct至28.7%,回落明显;汽车下降6.1pct至-1.5%,下行或与部分地区暂停汽车置换补贴有关。
不过,服务消费表现相对较好。比如,文旅服务零售增势较好。暑期居民出游需求集中释放,各地积极发展文旅消费新模式,以多元化供给为扩大消费注入新动力,其中餐饮收入增长1.1%,小幅改善,1—7月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5.2%,保持高位。旅游咨询租赁、交通出行、文体休闲、通讯信息等服务类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财政政策思路发生了明显变化,更注重直达家庭与个人,比如九游体育推出国家育儿补贴和消费贷款的贴息政策,这一思路转变将有利于推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更好落地,持续改善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张林表示。
数据显示,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比1—6月份回落,扣除价格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在4%—5%左右。
“7月增速大幅回落反映短期天气因素扰动,但投资价格回落、设备自然更新周期结束、地产项目减少等中期影响也值得关注。”赵伟表示。
“1—7月固定资产投资1.6%的累计同比增速触及2021年以来的新低。其中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较前值下行1.4个百分点至3.2%,投资累计同比跌幅扩大0.8个百分点至12%。从基建投资来看,7月极端天气较多影响项目工程施工,上游原料环节的价格走低也带来名义增速偏低。此外,今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也有所调整,比如一般公共预算中教育、社保、医疗三大民生领域的支出同比增长6.4%,而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为-3.2%。从这一变化来看,随着‘投资于人’政策效果显现,消费支出的逐步好转或能对于基建投资增速的收窄形成一定对冲。”张林表示。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来看,7月地产销售继续回落,房企融资转弱叠加项目减少的滞后影响,投资也明显回落。7月房企信用融资增速大幅回落13.5pct至-15.8%,为近两年最低值;新开工(-6pct至-15.4%)、竣工面积(-27.7pct至-29.4%)增速均明显回落;销售端,70城房价环比仍负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回落2.4pct至-7.8%,购房首付比(68.1%)也有所下行。
张林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三年多的收缩之后依然没有触底,加之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收缩带来投资基数的持续收缩,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的跌幅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