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1日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即时零售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即时零售通过“线上下单+本地供给+即时配送”的模式,不仅推动电商平台从“送外卖”到“送万物”的转型,拉动内需增长,也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购物便捷性和时效性的需求。
特别是今年以来,电商平台纷纷投入即时零售市场,在原有业态的基础上,开始形成具有新型服务业电商特征的“大消费平台”模式,短期内出现了在外卖领域的消费热点现象,长期看为餐饮和服务消费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为深度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行业趋势,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7月30日举办“促消费、谋创新、激发活力:餐饮业和服务业的新突破”研讨会,特邀业内专家学者、行业代表等共同探索促消费的创新模式与策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旨在推动即时零售健康发展,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即时零售,顾名思义,指的是以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为核心,通过数字化平台、高效物流体系,实现商品和服务极短时间内送达和完成的新零售模式。
中国外文局综合业务部主任辛峰指出,近年来,即时零售如一股强劲的新风,席卷消费市场,不仅重新定义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当我们在手机上下单后,新鲜的食材、急需的日用品在半小时内就能送达家门;当餐饮业通过数字化工具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当服务业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跨界融合,我们真切感受到,以即时零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以不可逆转的态势重塑着传统业态。九游体育官方平台”
统计学者许宪春认为,即时零售平台在推动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特别是在网络渗透率不断提高、消费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背景下,即时零售平台不断发展,持续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改进”,其平稳健康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会秘书长张永军表示,服务消费有着更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正处在服务性需求潜力较快释放的阶段。我国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意愿比较强,亟待通过发展相关产业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陈丽芬认为,消费需求升级倒逼供给端提质。我国居民饮食需求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跃迁,但我国餐饮业仍面临食材供应链分散、标准化程度低等瓶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工具正深刻重塑餐饮行业生态。外卖平台要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帮助餐饮企业突破物理半径限制,实现堂食与线上渠道的边际利润叠加,打造餐饮业提质增效的核心驱动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峄认为,即时零售不是简单的消费渠道转移,其核心价值在于精准捕捉并满足“即买即用”的增量需求,成为撬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作为即时零售平台的行业代表,阿里巴巴淘天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研究中心主任徐飞表示,近年来,我国即时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市场规模迅速增长,用户需求旺盛,消费场景丰富,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和市场前景。电商+即时经济实现了电商以商品为中心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当前的“外卖大战”是即时经济发展的爆发式体现,本质上是新技术驱动下对新需求的满足,是即时消费基础设施升级、供给体系持续完善、配送网络建设和技术不断优化的结果。
积极拥抱即时零售线上平台成为当前餐饮业的常态。北京胡大餐饮副总经理张胜滔表示,随着餐饮消费趋势的变化,胡大餐饮积极拥抱线上平台,尤其是近期平台在消费激发上的加码,为品牌带来了显著的经营提升,实现收入和利润双增。
据张胜滔介绍,胡大餐饮线下排队压力较大,平均三个小时起步。上线外卖不仅解决了堂食的压力,也满足了顾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胡大餐饮把外卖平台当作一个全域经营的重要补充,让不同消费渠道的顾客都能搜索到品牌。今年4月至6月,胡大餐饮在外卖平台上的订单量和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张胜滔说,“开拓线上外卖的投入,相当于借助互联网的流量做了品牌宣传,从企业角度看是划算的。”
北京朝阳区合生汇站饿了么骑手王志强对于餐饮外卖订单的增加深有感触。王志强表示,5月份以来,骑手每天完成的订单在增加,薪资也得到了提升,闲时等单的情况变少。同时,伴随平台算法、站点管理以及地图导航的优化,订单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卡单”问题,骑手每日接单数量和收入大幅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王志强提到在外卖骑手配送的订单中,包括美妆等在内的非餐商品品类正在通过即时零售平台增加。
淘宝闪购最新数据显示,在非餐方面,平台上1205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速超过100%;3074个商家、超26万个门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其中,粮油米面订单增长335%,家庭清洁增长324%,休闲食品增长312%,玩具潮玩增长225%,3C产品增长129%,美妆个护、服饰运动、家用电器、母婴等品类的增幅均超过100%。
总的来说,市场总体、中小商家、非餐商品销售、骑手人数、单量和收入都在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表示,即时零售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是市场需求与供给协同演进的结果。他分析指出,随着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升,以高学历群体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力量正深刻影响消费格局。这类群体普遍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强,不仅追求商品和服务的多样性,更重视消费过程的体验感,尤其青睐即时性、便利性与健康属性兼具的消费模式。同时,他们善于运用数字化工具,对线上化、智能化的购物方式接受度高,为即时零售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需求基础。另外,近些年消费市场强调的社交属性、情绪价值等,同即时消费较为匹配。
孙文凯认为,推动即时零售市场发展最核心的是需求,供给方面也有助推因素。从线上到线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衍生出了更大的市场,促使供给方能够更有动力提供商品和服务。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熊文聪从法律的视角去看新竞争者进入市场后的影响,以及政府何时监管介入问题。熊文聪认为,经营者较为集中的市场,价格本身可能虚高,有了新的进入者,使得价格回归合理位置。他建议,监管部门对于网络平台间的竞争和经营行为,在适用法律时,要非常慎重、准确甄别,不能错将充分或完全竞争误判为不正当竞争,进而导致创新被遏制。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