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茶饮的经常顾客出于好奇,把两家公司的上市招股书找来读了一遍,找到了理解这两家企业底层商业逻辑的5个关键点。上市,截至4月23日公司股票价格31美元,市值60亿美元成为中国茶饮在美上市第一股。去年中国最大的茶饮企业,市值1786亿港币(约230亿美元)。这两家企业都是中国茶饮的代表企业,作为茶饮的经常顾客,出于好奇把两家公司的上市招股书找来读了一遍,找到了理解这两家企业底层商
虽然都是茶饮企业但蜜雪冰城主打的是“性价比”,而霸王茶姬走的则是“文化审美”的精品路线。蜜雪冰城的饮品以冰激淋和水果茶为主,平均每件产品售价在6-7元左右:霸王茶姬以原叶鲜奶茶为主,平均每件产品售价15-20元左右。
品牌的定位也决定了两家茶饮的选址特点:蜜雪冰城主打亲民路线,不断下沉到三四线家,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开店占比约60%。相比之下霸王茶姬的规模就小了很多,对门店体验和审美控制有更高要求目前开店6440家,主要选址高档商场、社区,三线%。
两家公司在营销费比的区别上也能看出这种趋势,2024年霸王茶姬的营销费比8.9%也远远超出了蜜雪冰城的6.4%。
两家企业都是走加盟商开店的模式,但是又略有不同。蜜雪冰城的一大核心优势是其供应链:自建有端到端闭环的供应链体系,涵盖采购、生产、仓储、物流和质量控制。原料采购基地覆盖全球;中国建有5大生产基地,涵盖糖、奶、茶、咖、果等全品类;自建物流体系可以实现商品短时间内送达中国大部分县城。这种高度标准化的供应链体系降低了加盟门槛,也方便了加盟店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复制。
霸王茶姬更多是依赖第三方的供应商和物流商,通过和第三方的高质量合作体系来支撑直营门店和精选加盟门店,目前在全国37个城市有仓储服务,提供冷链运输,可以实现次日送达。简单总结:蜜雪冰城是以“供应链基础设施+自研系统”为底座的大型零售平台,支撑其高性价比战略;而霸王茶姬则走“轻资产、高效率+数字协同”路径,在更小的规模下实现周转速度与品质的平衡。
商业模式的不同也决定了团队和组织的搭建。蜜雪冰城共有员工6853人,所占比例前三的职能分别是供应链2988人(43.6%)、门店运营和管理2296人(33.5%)和后台与行政支持1001人(14.6%)。霸王茶姬共有员工4800人,所占比例前三的职能分别是门店运营和管理2560人(53.3%)、后台与行政支持1189人(24.8%)和品牌与市场营销763人(15.9%)
从两家公司的人数对比上也能看出,除了门店运营和管理之外,蜜雪冰城更重视供应链的投入,而霸王更多投在品牌和市场营销。再看人员效能:
蜜雪冰城的人均营收、人均盈利明显高于霸王茶姬,而另一项人效指标人事费比也明显低于霸王茶姬,这说明在蜜雪冰城的一整套对完整供应链的持续投入和打造努力下,人员效能较之于同行对手优势明显。
尽管蜜雪冰城的人员效能高于霸王茶姬,但是霸王茶姬的整体盈利表现更好。根据下表数据,霸王的毛利率为51.5%,高于蜜雪的32.5%;霸王的净利率为20.3%,也同样高于蜜雪的17.9%。
在平均单店利润上霸王茶姬的390.5万元也远远高出蜜雪冰城的95.8万元,几乎是蜜雪冰城的4倍,堪称恐怖。为什么霸王的整体盈利高出一筹?从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其中的主要原因:
蜜雪冰城依靠高度标准化、强供应链支持下实现大规模盈利。其单品定价低,薄利多销,凭借高频交易和庞大门店网络实现了规模优势。而霸王茶姬则依靠控制直营和精挑加盟,保持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最后借助高品牌认同和高客单价,实现品牌溢价,也让自己的盈利能力大大高于蜜雪冰城。
在霸王茶姬的盈利分析中还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点,就是它的产品聚焦策略。2024年,茶拿铁是其主力大单品类,2024年占中国区销售GMV的91%,销售排名前三的大单品(如茉莉绿茶拿铁、桂花乌龙拿铁、锡兰红茶拿铁)合计贡献中国区GMV的61%。一句话总结:凭借高端路线和大单品策略,让霸王茶姬的赚钱能力高过了走亲民路线、薄利多销的蜜雪冰城。
目前中国国内茶饮市场已经很卷了,想要发掘更大的市场机会,企业自然会把目光放到海外,而蜜雪冰城和霸王茶姬这两家企业正好都是中国消费品牌出海的代表。蜜雪冰城出海较早,目前超过46000家门店中,约4900家位于中国之外,占比约10%;霸王茶姬属于后起之秀,目前海外开了156家店,约占门店总数3%。
两家公司出海战略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前期选择东南亚作为主要的出海基地,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等地,大概因为这些国家在文化传统上和中国更为接近,消费习惯也更能接受中国的茶饮。蜜雪冰城的出海范围更大一些,目前门店已开到了日、韩、澳等国。
霸王茶姬目前海外门店主要在新马泰三国,公司在招股书中也提到正在开拓美国等市场的机会,这次美国成功IPO也能助力其开拓更广阔的西方国家市场。
据媒体报道,霸王茶姬的创始人曾非常明确的要求团队要“像素级”地对标星巴克。要成为星巴克那样的全球巨头,国内的茶饮企业不仅需要打造极致的大单品和高效的供应链,更要在品牌文化、全球化能力与组织体系上实现跃迁。星巴克之所以成为全球标杆,不只是因为它卖咖啡,而是它构建了一套以人们居住和工作空间以外的“第三空间”为核心的顾客体验,以及一整套全球化与本地化兼顾的组织、团队和文化管理体系。期待中国的茶饮企业未来也能成功实现从“卖茶饮”转向“输出生活方式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东方品牌文化。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关于这两家企业的发展前景,你更看好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九游体育官网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