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都酒楼结业,又一家老港味即将消失。它的凋落,引发了香港餐饮行业集体的兔死狐悲!
霎时间,北上消费导致餐饮难做的论调又卷土重来,一股浓烈的宿命感笼罩着维港两岸……
然而现实线点,日本横滨中华街,存世138年的“聘珍楼”招牌被永久取下,霓虹不再闪烁,熄灭在一个平常的午夜中,头戴安全帽的工人默默拆卸着这家
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香港金钟道95号,一家名为“名都”的酒楼仍在喧嚣中营业,无人知晓它命运的伏笔已悄然写就。
三年后的7月8日,名都酒楼门口贴出告示:“光荣结业,营业至9月27日”。这家承载35年港岛记忆的老字号,
,31410平方呎(约2918平方米)的空间里,可容纳上百桌宴席的巨型礼堂,曾见证无数婚宴寿席、公司聚会、家庭聚餐,也撑起了无数金融、保险经纪、甚至是炒股散户的集体记忆。
不少人大呼可惜,有退休保险经纪回忆道:“我最少在这里签过20份保单”,可见名都酒楼曾经在商务社交上的独特地位。
,手推车上虾饺、沙翁、蜂巢芋角的蒸腾热气,是金钟上班族三十五年不变的晨间风景。点心姐姐随时会问:“虾饺烧麦要不要啊?”其结业公告引发港人唏嘘:“
,是一部跌宕的海外华人奋斗史。幕府末期,日本施行开国政策,横滨成为了贸易港口。许多中国人来到这里,中华街快速发展起来。
1884年,一位张姓华侨来到这里,并在此创立聘珍楼。当时,这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两层楼小饭馆。其名字颇具深意:聘纳杰出人才,并珍而重之。这也为其后来走向巅峰埋下伏笔。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聘珍楼在强震中倒塌,其后由鲍姓父子接手,餐厅迎来第一次兴盛期,当时营业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
聘珍楼以粤菜闻名,吸引日本各地和海外游客,逐渐成为横滨中华街的标志。1934年日媒盛赞其“创业五十年誉满全国”,300人宴会厅见证着粤菜在东瀛的传扬。
但好景不长,聘珍楼在二战时被炸毁,重建后只剩下100多平方米,经营每况愈下。
在1975年被迫成为聘珍楼的经营者。这个玩吉他、组乐队、留学美国的“叛逆者”,曾梦想成为摇滚明星,却被父亲用烟火厨房锁住了演艺梦。
这位拒绝味精与色素的大师,以食材本味征服过日本皇室。随着谢华显的掌勺,聘珍楼的发展如日中天。
泡沫经济顶峰时,聘珍楼东京日比谷店日营业额突破500万日元(约合25万港元)。也正是在1989年,聘珍楼成为第一家进军香港的日本中式酒楼。
香港名都酒楼结业,很多人将其归根于香港零售经济疲软,其实不然。表面看是餐饮寒冬,实则百年老铺早已深陷资本漩涡。
2009年,谢华显退休了。聘珍楼集团也已经在走下坡路,并于2010年开始出现困难,营业额由2007年高峰期的108亿日元(约6.5亿港元),急跌至2016年的65亿日元(约3.9亿港元)。当年,聘珍楼把在日本的所有分店酒楼打包出售,仅保留横滨中华街的本店。
随着前些年疫情对日本的冲击,聘珍楼的经营极速恶化,并最终结业。彼时,作为第七代掌舵人的林康弘,时年78岁,公司负债额超过3亿日元(约2000万港元),被债权人申请破产。
聘珍楼集团1989年以4.55亿港元购入统一中心4、5、6楼全层,2002年曾以9100万元售出5楼全层,2003年又将6楼93%的产权以6100万港元售予香港大学,到了2023年又将6楼剩余产权以4800万港元卖给港大。
另一方面,有人归咎于假日港人北上消费,但名都酒楼位于商业区,主打周一至周五的平日生意,理应较少受北上消费潮影响,再加上名都是不少学校及团体举行宴会的选择。
据港媒报道,7月8日未到12点,酒楼已有7成满,到12点半,则坐无虚席,取票静候入座的食客挤满入口,取点心的食客则大排长龙。
不过也有十多年食客表示,随着疫情之后港人生活习惯改变,夜生活大幅减少,所以名都酒楼午市虽依旧火爆,但晚市却人烟疏落。
当结业消息传开,社交平台涌现集体缅怀:“要把握最后机会去饮茶”、“没有点心车的香港还是香港吗?”
这种情感投射,与2022年横滨华人送别聘珍楼如出一辙。聘珍楼陪伴了几代华人在日本扎根打拼,而名都酒楼则见证了无数港人的欢声笑语。
当传统美味融进了烟火温情,名都就不仅仅是一家酒楼,而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一代港人的记忆。
正如名都酒楼在结业公告中写的:“希望曾于这里经历的回忆能伴随着你,就像会铭记于我们心中一样。”
在名都酒楼等老店纷纷结业的哀声中,农耕记、木屋烧烤、太二酸菜鱼等内地餐饮品牌高歌猛进,掀起一股“北店南下”的浪潮。
随着港人北上和人才南下,内地的消费习惯也逐渐影响到香港社会,市民不仅热衷尝试其它菜系风味,同样也乐于接受移动支付和内地式的热情服务。
由于高薪就业机会众多,香港年轻一辈大多投身于金融、贸易等行业,致使餐饮等服务行业基本靠一帮中老年人在坚守。如今恰逢市场骤变,自然显得应接不暇。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顾客的需求和消费结构都在变,香港老店的退场,与其说是“屋漏遭逢连夜雨”,不如说是“变局下的阵痛”。
类似的事情其实一直在发生,毕竟市场是动态竞争的,而如今香港正经历消费模式的转变,传统老店只有主动求变才能找到出路。
庆幸的是,“北店南下”除了给香港餐饮业带来冲击,也带来了新的经营模式和理念。比如在内地常用的外卖点单,小程序、APP下单,
这股新风尚,不仅为香港老一辈餐饮从业者提供了体面退场的契机,也给予了老店重焕青春的际遇。5月份香港零售业结束14个月连跌,这一转变在提醒我们,香港的活力从未消失,只是形态在变。
连开七枪射杀一中国男子,菲律宾火锅店枪击案嫌疑人落网!还涉嫌绑架14岁中国男孩
英国前首相约翰逊接受英媒采访:英国对乌克兰“缺乏兴趣”,我“非常难过”
5C超充/配34.8kWh电池 新款别克GL8陆尊PHEV实测数据曝光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