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智能马桶市场遭遇寒冬,销量暴跌20%,日均销量减少1400台。昔日被誉为中产生活象征的“如厕革命”主角,如今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与十年前,财经大V吴晓波的《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文引发的全民抢购热潮形成鲜明对比。当年,中国游客涌入大阪电器城,将智能马桶盖视为奢侈品争相购买。
这场“如厕革命”的崩盘,并非偶然。让我们回到2015年,彼时智能马桶以座圈加热、温水冲洗、自动开盖等功能,精准击中消费升级的痛点,销量十年狂增十倍。然而,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24年线%,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
消费者陈楠的遭遇,正是这场市场崩盘的缩影。她家的两台智能马桶,成了名副其实的“恐怖故事机”:自动开盖功能失灵,深夜频频自动冲水;语音控制更是鸡同鸭讲,甚至在客人如厕时被迫进行尴尬的“人机对话”。类似的经历在短视频平台上引发共鸣,一条男子对着“智障”马桶爆粗口的视频,点赞量高达百万。
更令人失望的是,智能马桶的核心功能也频频“翻车”:清洗水压忽大忽小,如同“开盲盒”;水温调节如同“冰火两重天”;五千元的高端产品,却漏电漏水频发;而诸如尿检、心电监测等附加功能,则沦为华而不实的摆设。
厂商们沉迷于“功能军备竞赛”,盲目堆砌音乐播放、天气查询、泡泡盾等花哨噱头,将价格推高至5000元,却忽略了最基础的感应精准度。有业内人士指出,行业陷入“重营销轻研发”的死循环,加上代工贴牌导致品控崩盘,最终导致市场信心的丧失。
房地产市场的寒冬,更是雪上加霜。作为装修末端产品,新房成交量的断崖式下跌,直接掐断了新增需求。而饱受“智障马桶”困扰的存量用户,也开始用脚投票,回归普通马桶,毕竟谁也不愿为高昂的水电费和动辄上千元的维修费用买单。
然而,智能马桶并非就此“被判死刑”。《2024卫浴行业白皮书》指出,计划装修人群中超过50%仍考虑全智能马桶,这预示着市场复苏的希望。7月1日国家实施电子坐便器强制CCC认证,也为行业洗牌提供了契机。劣质贴牌产品将被淘汰,某代工厂老板哀叹:“新规让生产成本激增30%,杂牌军活不过今年冬天。”
行业洗牌中,一些企业开始绝地反击:九牧投资2亿元研发激光雷达感应技术,将误开率降低至0.1%;恒洁推出“冷热双水路”专利,将水温波动控制在±0.5℃以内;松下砍掉鸡肋功能,将基础款价格下探至1999元。
泡沫褪去,真正的智能回归本质。浙江台州检测中心主任,手持新国标文件预言:“明年市场上70%的品牌会消失,但活下来的企业将迎来黄金十年。”某品牌研发总监表示:“我们砍掉了尿检功能团队,全力攻关冲洗喷嘴抗菌率——真正的智能是让人忘记智能的存在。”
这场销量暴跌20%的危机,是智能马桶行业蜕变的开始。“伪智能”的浮华褪去,经历市场毒打的企业终于明白:马桶的本质并非科技秀场,而是守护每个普通人安心如厕的平凡之物。在卫生间这个私密空间里,可靠性远比炫酷重要千万倍。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