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时刻陪伴患者左右,用温柔的话语安抚患者的焦虑;在医生下达医嘱后,他们精准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每一步都细致入微,精心关注着患者康复路上的点滴变化。今天是护士节,让我们走进婺城护士们的日常,感受他们的执着坚守、无私奉献与暖暖温情。
陆冬莉是金华市婺城区人民医院内二科护士长兼病区片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自2003年从金华卫校毕业后,从事护理行业已有20多个年头。
“日常我会在上午7点半就到岗做好晨间护理及病房管理,并对科室危重症病人做好各项护理,在晨会进行重点关注。”陆冬莉告诉记者,护理工作是繁重而辛苦的,在做好常规治疗的同时,平日里自己也要帮助新护士快速成长。而除了承担本科室的管理,作为病区片总护士长,她也要定期开展各病房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让护理安全更有保障。
眼下,她的团队里共有13名护士,其中大多都是年轻人。陆冬莉深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直积极做好“传帮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从“事必躬亲”到“团队赋能”,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陆冬莉也不忘自我提升。“在医疗工作中,任何一个小失误都可能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技术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基础。”陆冬莉坦言,护理行业也是一个比较“卷”的行业,护士们除了临床工作,还要做科研、课题,以及参加各种继教班。这些年,她不断钻研业务,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不仅熟练掌握了各项基础护理操作,而且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令她印象最深的,是曾经病房内有一位糖尿病酮症患者的右手皮肤严重感染,见到这一情形,陆冬莉主动学习提升换药技术,通过每天不断换药,加上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宣教、血糖控制,终于让患者右手皮肤从严重感染到感染痊愈。还有一位重症患者需要紧急建立静脉通路,但由于患者血管条件极差,多次穿刺均未成功。这时,陆冬莉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冷静分析、果断操作,最终成功建立了静脉通路,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一次次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也蕴含着陆冬莉对患者的关爱负责、对生命的敬畏尊重。而每一次为患者排忧解难,陆冬莉也获得了他们的认可与感激,每每听到患者和家属的一声“谢谢”,也让陆冬莉懂得,自己守护的不仅是生命,更是无数家庭的希望。
“在我心里,护士职业是平凡的,也是崇高而伟大的。”陆冬莉表示,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她将始终践行一位护理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真心实意为病人,踏实勤恳工作,为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记者曹静怡)
“今天感觉怎么样,是否有按时吃药”“有什么问题您可以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一直都在”……5月9日,在婺城区妇幼保健院,护士高绍丽一如往常,细心地询问患者身体情况,并叮嘱其注意事项。
自2012年入行以来,高绍丽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赢来了无数患者及家属的赞誉。
“这是我在婺城区妇幼保健院的第三年,目前我主要负责两癌筛查工作,平常还会穿插一些门诊工作,并协助医生做一些简单的手术。”高绍丽认为,护士是医生的得力助手,在日常工作中起到协助与监督作用。此外,她们也是患者最直接的关怀者,从温声细语的叮咛,到持续提供优质温馨的医疗保健服务,努力让患者有更多获得感和安全感。
“前几天,一名女士来产检,现场羊水突然破了,病人非常紧张,我们立马安抚她的情绪,为她联系了上级医院,护送她去上级医院生产。”高绍丽坦言,孕育是一场马拉松,如果是刚入行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事,她一定会惊慌失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已能够冷静应对,这不仅是对能力自信的体现,也因为医护人员的镇定表现方能让产妇安心放心。
婺城区妇幼保健院产房于今年3月暂停营业,若非紧急情况产妇都会转移到其他综合性医院生产。而在此之前,高绍丽以她精湛的技术迎接了无数生命的到来。
除了过硬的操作技术、饱满的工作热情,高绍丽也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去年,有一名产妇独自来到区妇幼保健院,当时由值班医生和高绍丽等两名护士就地为她接生。“不同以往的是,这名产妇分娩后执意将孩子放在自己身边同床睡,但我发现她很容易压到宝宝,于是那天我担心了一晚上,每隔半个小时就去看一下,并帮助她放松心情,做心理疏导。”高绍丽的举动也被产妇看在眼里,次日,她将事情经过告知从外地打工回来的丈夫,一家人纷纷向高绍丽致以诚挚的感谢。那一刻,高绍丽的疲惫也被一扫而空,对她而言,他人的肯定、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也是她不断前行的最强动力。
十多年来,高绍丽在工作上一直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用心钻研业务。她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依然会保持热情,不断精进自己,让平凡的工作变得不平凡,全力为妇女儿童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大爷,您最近感觉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近日,在婺城区沙畈乡大角坞村的临时体检点,护士朱浩一边熟练地为村民量血压,一边关切地询问着。现场,村民们排着队,朱浩和同事们互相配合,量血压、做心电图、抽血……各项体检工作有序进行着。
结束村里的体检任务后,朱浩又匆匆前往一位卧床老人家中,为老人抽血并进行深入检查。当天,朱浩和同事们共为40名村民完成了体检。这样的体检工作是他的日常,几乎每个工作日,他都奔波在沙畈乡的不同村落,将医疗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
朱浩出生于1998年,2019年从学校毕业后,便扎根于沙畈乡卫生院,负责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成为乡村百姓健康的忠诚守护者。2019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朱浩,便体会到了乡村医疗工作的不易。那时,潭背村遭遇暴雨,引发了塌方。道路被阻断,车辆无法通行。朱浩和同事们徒步前往村民家中,道路泥泞不堪,十分难走。到达村民家后,大家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医疗服务中,为村民检查身体、叮嘱用药注意事项。
除了定期为村民体检,给村民做结直肠癌筛查也是朱浩的工作之一。每次开展筛查工作,朱浩都会提前准备好各类检测用具和宣传资料,并耐心向村民们讲解结直肠癌筛查的重要性和流程。面对部分村民的顾虑和疑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消除大家的担忧。平时,朱浩还会利用走村串户的机会,为村民普及健康知识。为了让村民们更好地理解,他会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用药知识等。
谈及对护理事业的感悟,朱浩眼中满是坚定:“在乡村的这些年,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重量。每一次看到村民们因为我们的到来,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我都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在乡村,大家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有限,我们不仅要治病,还要做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朱浩只是沙畈乡卫生院众多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在这里,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医护人员,他们日复一日,穿梭在乡村的小道上,将温暖和服务带到每一个家庭。(记者王静姝)
“爷爷不要紧张,稍微放松点,这个雾化能缓解您眼睛的干涩和不适……”近日,在婺城区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干眼治疗中心,护士施小敏正专注地为一台眼部雾化机器注入药水,同时轻声安抚着患者,温柔的话语瞬间让患者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下来。
自2016年11月加入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来,施小敏的身影出现在卫生服务中心的多个岗位上。初入中心时,门诊和导医台是她忙碌的地方。换药、输液、注射、雾化,这些基础护理操作,她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减轻身体上的病痛。在导医岗位上,她耐心解答居民们各式各样的咨询,帮助医生为患者测量血糖血压,引导患者有序就诊,让每一位前来就医的患者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去年,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设了干眼治疗中心,施小敏被调配到这个科室。眼部雾化、睑板腺按摩以及眼科常规治疗……施小敏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力求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她总是细心地询问患者的感受,用温暖的关怀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安心。
施小敏告诉记者,在工作中,患者也给予了她许多温暖。有一段时间,她上门为一名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换药。每一次换药,她都认真仔细,还会耐心地给患者讲解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患者对她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次都热情地拉着她聊天,感谢她的悉心照顾。这份来自患者的真诚感谢,让施小敏深受感动,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在基层护理岗位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基层护士的工作或许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在看似琐碎的日常里,我能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他们带去情绪上的支持。这些点滴瞬间,都是我和社区居民建立情感联结的珍贵时刻。看到他们因为我的付出,身体逐渐康复,心情慢慢变好,我就觉得一切努力都意义非凡。”施小敏说。
如今,随着医疗需求的增长,卫生服务中心增设了医疗美容科,施小敏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在这里,她负责皮肤检测工作,精准为居民分析皮肤状况,同时,还协助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严谨细致地检查每一项准备事项,为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早上七点半,婺城区罗店镇中心卫生院渐渐热闹起来。胡敏鸳身着护士服,穿梭在门诊大厅与各个科室之间。在输液室,她眼神专注地核对每一瓶药液。“阿姨,今天感觉怎么样?我来给您输液了。”温柔的话语,配合着娴熟的消毒、扎针动作,让患者紧张的情绪渐渐舒缓。遇到带着孩子来就诊的家长,她会蹲下身,轻声安抚哭闹的小朋友:“宝贝别怕,阿姨轻轻的,一下子就好啦!”
1993年出生的胡敏鸳,自2013年踏上护理岗位,便将青春与热忱倾注守护生命的事业中。2020年,她来到罗店镇中心卫生院,在这里,她用专业与温暖,为无数患者筑起健康防线。
面对满脸焦急的患者,胡敏鸳始终保持着耐心,仔细询问症状,用手中的指示牌清晰指引科室位置:“您顺着走廊直走,左手边第三个门就是内科,别着急,慢慢走。”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她会主动上前搀扶;碰上听力不好的患者,她不厌其烦地重复解释,直到对方完全明白。
最让胡敏鸳挂心的,是定期的下村入户服务。背着沉甸甸的医药箱,她穿行在罗店镇的乡间小路上。回想起第一次到十林村入户随访的场景,胡敏鸳记忆犹新。敲开一位高血压患者的家门,老人拒绝道:“我自己有血压计,不用你们测。”胡敏鸳笑着解释:“阿姨,我帮您测测,对比一下数据,您心里也更有数不是?”可老人只是摆摆手,并没有放在心上。尽管那一刻,失落与无奈涌上胡敏鸳心头,但她还是每月都会准时出现在老人家门口。因为她的坚持,老人从一开始的拒绝,到后面慢慢对自己的健康重视了。“后面她看到我来也很开心,这是我工作上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她说。
十二年的坚守,胡敏鸳用脚步丈量着责任,用温情传递着关爱。从被质疑、被拒绝,到被信任、被依赖,她用行动诠释着护理工作者的初心与担当。(记者 刘琳婕 摄影 徐帆)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