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为帮助企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填报统计报表,避开统计违法“雷区”。海口统计局发布两起“以案释法”统计普法宣传典型案例,利用真实案例,讲解统计法律法规及统计方法制度,帮助大家依法规范统计行为,共同助力统计诚信建设,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现向社会发布两起统计普法典型案例:
2024年10月,海口市统计局对A公司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填报的2024年营业额存在漏报的情形,构成“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据调查,A公司有住宿业务、餐饮业务、租赁业务和会议业务的营业额,但只报送了住宿业务和餐饮业务的营业额。
A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八条之规定,其行为已构成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海口市统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四十四条和《海南省统计领域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的规定,给予A公司警告并罚款4000元的行政处罚。
这起案件需要注意的是,依据住宿和餐饮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营业额是指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因提供服务或销售商品等取得的全部收入(含增值税),收入主要来源于提供客房、餐费服务、商品销售和其他服务。
上述案例中,虽然企业统计数据失实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统计人员对统计报表制度理解不到位,特别是对统计单位口径掌握不够精准,但无论是主观上故意造假还是因为业务不熟悉的非主观错误,产生统计数据失实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都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八条规定、构成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各统计调查对象要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依法独立真实上报统计资料,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认真履行法定义务,加强与统计机构的沟通,积极参加统计业务培训,准确掌握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和数据填报口径等规范要求。一旦造成数据失实,必将承担法律后果。
2024年8月,海口市统计局对B公司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填报的2023年1-4季度和2024年1-2季度建筑业总产值数据存在差异的情形,构成“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据调查,B公司统计员对建筑业总产值统计口径理解不透彻,将不含税的金额上报,并将不属于建筑业产值范围的其他业务产值汇总上报,将不属于当期的产值汇总上报。
B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八条之规定,其行为已构成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海口市统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四十四条和《海南省统计领域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的规定,给予B公司警告并罚款8000元的行政处罚。
该案例说明个别企业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存在对统计报表制度理解不到位,特别是对统计单位口径掌握不够精准,依法统计意识不高。要做好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统计报表制度,在填报报九游体育表前,应通过培训会、自学等方式正确理解每个指标的概念及涵义,准确掌握每个指标的填报口径及依据,如果只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感觉,很可能将数据填报错误;企业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统计管理制度,包括数据报送、审核、资料交接等制度。
上述案例中,虽然企业统计数据失实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统计人员对统计报表制度理解不到位,特别是对统计单位口径掌握不够精准,但无论是主观上故意造假还是因为业务不熟悉的非主观错误,产生统计数据失实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都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八条规定、构成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各统计调查对象要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依法独立真实上报统计资料,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认真履行法定义务,加强与统计机构的沟通,积极参加统计业务培训,准确掌握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和数据填报口径等规范要求。一旦造成数据失实,必将承担法律后果。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